像海浪一樣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能量
撞擊、交融和匯聚
共同創造出美麗的當代藝術風景
飛向國際的航道 關於「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
By ARTWAVE
2019/08/01
By ARTWAVE
藝術節 表演藝術

國藝會近年積極協助台灣藝術家暨團隊與國際藝壇交流,2015年啟動「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迄今,已辦理兩屆專案徵選,共支持15組台灣表演藝術團隊與國際網絡串聯、或進行共製計畫。這些年獲補助的團隊在國際間的經營,業已展露初步的成果,受邀至多個國際藝術節演出的捷報頻頻,也讓台灣藝術工作者為之振奮。

拓展國際交流事務,是許多表演藝術創作者懷抱的夢想,卻常面臨苦無資源和經驗參考、無法邁出第一步的窘境。國藝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是在建弘文教基金會、信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璞園團隊璞永建設等3家企業贊助下所共同推動,期能協助台灣藝文工作者拓展與國際藝術環境的交流網絡,並提升國際發展能量。

第一屆專案獲選的團隊有:「尼可樂表演藝術有限公司」、「安娜琪舞蹈劇場」、「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演摩莎劇團」、「阮劇團」、「丞舞製作團隊」、「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聚合舞」、「驫舞劇場」。有的團隊進行跨國共製,有的尋求連結的平台,有的重新檢視表演的本質。截至今年這些團隊已陸續完成3年或2年階段性計畫,透過國藝會的專案補助及陪伴機制,於國際市場的經營已小有成果,包括:

  • 莎妹劇團與日本第七劇場共製的《咖啡時光》,2018年在東京藝術節首演,今年2月受邀至金澤21世紀美術館演出。
  • 演摩莎劇團邀請陽光劇團資深團員Shaghayegh Beheshti合作之《鏡花轉》於2018年發表後,今年6月前進澳門藝術節演出。
  • 聚合舞集合台灣與德國創作者共製《UNSOLVED—未解・懸》,2018年先於台北、德國演出,而後受邀參加今年5月荷蘭Spring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 驫舞劇場及泰國當代舞蹈家皮歇・克朗淳跨文化、跨傳統的合作計畫《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6月於台北紫藤廬展示兩人赴緬甸、柬埔寨、印尼、泰國學習的成果。
  •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積極參訪不同的國際馬戲節慶與表演藝術平台,如釜山街頭藝術節、日本瀨戶內創意馬戲節、首爾街頭藝術節、澳洲表演藝術市集等,不僅打開新的網絡,也因此增加國際演出機會。
  • 阮劇團與東京流山兒事務所合製之《嫁妝一牛車》,入選今年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10大作品之一,8月將於台中、台北加演。
  • 丞舞製作團隊努力經營國際市場,不僅經典作品《浮花》國際邀演不斷,更透過在國際編舞大賽中設置丞舞B.Dance獎項,藉其知名度、宣傳性、觀賞率,提升丞舞在國際舞蹈的曝光率。
  • 尼可樂表演藝術公司藉由專案的機會,首次進行完整的國際串連,完成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及《聚焦荷蘭》共製音樂會。延續這股能量,今年持續向國外相關單位推廣台灣音樂家及作品。
  • 安娜琪舞蹈劇場透過設立駐歐洲國際事務辦公室與作品國際邀演機會,建構國際網絡,建立台灣國際作品推薦範例。近三年藉由國際行程、展會之連結,或主動接洽與投件,作品已巡迴波蘭、俄羅斯、法國、保加利亞、丹麥、馬來西亞、澳門等地演出。
     
《咖啡時光》莎妹劇團與日本第七劇場共製計畫(莎妹劇團提供)
聚合舞集合台灣與德國創作者共製《UNSOLVED—未解・懸》(聚合舞提供)
演摩莎劇團邀請陽光劇團資深團員Shaghayegh Beheshti合作之《鏡花轉》,演摩莎劇團提供
阮劇團與東京流山兒事務所合製之《嫁妝一牛車》(阮劇團提供)

2018年舉辦第二屆專案徵件,由「蒂摩爾古薪舞集」、「興傳奇青年劇場」、「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狠劇場」、「捌號會所」、「拉縴人文化藝術基金會」獲得補助,團隊計畫內容豐富多樣,展現台灣表演藝術可望邁向國際發展的強烈企圖。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表示,「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是由過去「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轉型而來,思考的便是藝術團隊要到國際發展需要多方向整合,國藝會可提供資源與專業的支援,讓台灣的表演藝術在國際發光發亮,夢想實現。

為更積極推展台灣藝術家暨團隊於國際交流的工作,國藝會以過去國際交流的成果為基礎,並加以整合,推出「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謀求與國內外藝文組織的協作,也透過補助機制的調整及研發,促進國際交流之質與量。

不同於一般常態性的國際交流補助,是針對活動本身給予個案旅運補助,「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希望透過整合性的策略,支援團隊從事國際交流連結。團隊以3年為期,以更整體性、系統性的思考及規劃國際交流事務,包括國際目標之擬定、前期研究調查、雙方製作摩合,及國際事務人才的晉用與培養、作品與團隊之國際行銷、網絡資源之連結擴展規劃等,鼓勵團隊長期耕耘,以有效拓展台灣與國際交流面向的深度與廣度。

 

                                                       「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團隊暨執行計畫

團隊與計畫計畫內容

尼可樂表演藝術有限公司

《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及國際連結平台三年計畫》

搭建國際即興音樂連結平台網站,完成「舊金山國際藝術節演出計畫」,持續辦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串聯其他國家重要即興音樂組織。

已於2017年11月連續4周舉辦「第二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及2018年11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辦「聚焦荷蘭-2018台灣國際即興音樂平台國際共製音樂會」,以台灣優秀即興音樂家為主體,邀請法、俄、英、日、美、瑞士、荷蘭等國外優秀即興音樂家來台共建台灣即興音樂場景,為台灣當代即興前衛音樂打造一國際發聲平台,建立台灣音樂及表演藝術的文化主體性。

安娜琪舞蹈劇場

《改變『生態』的未來式 - 國際作品經營計畫 CAM as The Key of Creative and Sustainable Future》

設立駐歐洲國際事務辦公室,透過作品之國際邀演,建構國際網絡,同時於過程中,尋找與當地藝術家、機構、技術層面建立長期合作空間。

自第二年起積極參與國際重要表演藝術市場及展會,加強對國際市場的理解與認識,為未來的交流合作增加對話的可能性。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莎妹劇團x第七劇場-交換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計畫》由台日兩位導演王嘉明與鳴海康平,共同進行為期3年的國際共製計畫。在日本三重縣、台灣台北兩地進行工作坊、排練、田野調查、試演會等文化交流活動,逐漸建立信任與合作默契後,每年以不同主題發展作品,至少於台日兩地進行演出,累積兩劇團的在地與國際知名度。「交換手札」第3年以台灣導演候孝賢向日本國民導演小津安二郎致敬的作品《珈琲時光》做為基礎,並在3年合作經驗的基礎上混合台日日常生活文化,於東京藝術節進行首演後,陸續受邀至台灣雲門劇場、三重縣文化會館及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進行演出,大幅拓展台日雙方的交流網絡。更被東京藝術節策展人讚譽為難得具有「纖細」質感的國際共同製作。

演摩莎劇團

《陽光劇團核心演員 Shaghayegh Beheshti<追尋島嶼的記憶 In Search of the Island Memories>集體即興創作》

演摩莎劇團以演員為發展核心 ,以「在地生根、 國際接軌」為發展目標,作品關注社會議題,對當代現象提出反思。

<追尋島嶼的記憶>該計畫是與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聯合製作,引入陽光劇團集體即興創作模式,透過藝術與生活切面與土地連結。

2016年在亞洲間徵選演員,進行田野調查,從個人生命故事出發,跨越亞洲島嶼間,導演Shaghayegh Beheshti 以陽光劇團創作方經驗,帶領亞洲演員以集體即興創作發展,2018年發表首部曲《鏡花轉Kaléidoscope》。

驫舞劇場《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3年計畫《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為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及泰國當代舞蹈大師皮歇・克朗淳跨文化、跨傳統的合作計畫,從東南亞家喻戶曉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作為一趟3年探問旅程的開端,體認到每一人所站著的土地的歷史、傳統、現今即是非凡的重量,歷史沒有停止,在過去未來無限前行。2017年走在千年的古蹟與巷弄中,2018年與東南亞4國的傳統舞大師貼身學習,用經歷後親身的轉譯,在當代說著關於傳統的形變。在飛速的時代下,我們漫步歷史的痕跡。架起臂膀,步伐震耳,「傳統」要告訴我們什麼?

丞舞製作團隊

B.plan 知名國際編舞家與《浮花》巡演推廣計畫

該團藝術總監蔡博丞是近年備受矚目的台灣青年編舞家,在國際比賽獲得大獎,2018年為德國TANZ表演藝術雜誌評選為「2017/2018年度最有潛力之青年舞蹈家之一」,現任台北市北安國民中學舞蹈班教師及台灣國家隊滑冰選手指定教練,曾擔任客席編舞家於瑞士、荷蘭、德國等地。本計畫除了持續推廣台灣原創作品《浮花》至海外演出,也極具企圖心,逐年邀請國際中青生代編舞家來台為舞團編創全新創作,與蔡博丞個人的創作同台演出,期待透過展演,給予舞者更多肢體的學習與挑戰,也透過合作為舞團在國際爭取更多的曝光度。

聚合舞 Polymer DMT

《反向串連 德國台灣國際共製計畫<身份>》

該團是一個專注於跨領域創作及跨文化合作的團隊,源自台灣、立足於德國與歐陸。編舞者羅芳芸近年創作多發表於德國與瑞士,此計畫意圖達到深度的跨國共製,藉由探討身份與文化認同的系列作品,實際串聯二地之藝術機構,落實到創作資源、藝術家與劇場人才的深度交流合作。

身分計畫首部作品「UNSOLVED - 未解,懸」,為自傳類型結合舞蹈/影像/裝置與聲音的舞台作品,2018年首演於德國埃森Pact Zollverein劇院及台北華山烏梅劇院,該作品並獲邀參與2019年荷蘭烏特勒支春天表演藝術節。聚合舞現正進行第2部作品「Brides & Cooks新娘與廚師」的前期田調,藉由發掘/蒐集/描述越南移民在德國和台灣的故事,將個體故事的描述延伸至群體經驗的分析,作品最終將以數個在空間中獨立又互相串連的stations區塊,建構出展覽和現場表演型式共存的live exhibition。

阮劇團

《東京直送,嘉義製造:亞洲劇場實驗基地第一階段實作計畫》

創團16年來以嘉義為發展基地,致力於台語創作,2016首次與日本小劇場「地下帝王」流山兒祥合作,改編全台語《馬克白》,隔年獲邀赴羅馬尼亞參加「2017錫比烏國際劇場藝術節」。2018年改編台灣文學經典《嫁妝一牛車》,入圍2018台新藝術獎年度決選,2019年重製巡演。藉由創意交流、借鏡演員訓練系統、設計製作方式,雙方進一步合作,提升藝術表現與製作能量。

繼2016至2018年流山兒祥帶領日方人員來台駐點,雙方下一個合作計畫為2019年先於台灣舉辦台日工作坊,2020年由阮劇團進駐東京流山兒事務,由流山兒祥擔任製作人、汪兆謙擔任導演,結合更多台日團隊共同創作,2020年6月於東京舉辦世界首演。

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

下一個翻滾計畫

FOCA近年以獨特的當代馬戲風格活躍於國內外各式場合。2016年起,邀請英國導演Timothy Yuval Lenkiewicz、菲律賓視覺藝術家Leeroy New和德國舞蹈劇場團隊Peculiar Man,參與新作創作與團員培訓,希望藉由不同的國際視野,透過合作賦予當代馬戲實踐新的樣貌。2017年台英共製《心中有魔鬼》於台南藝術節首演,2018年於台中歌劇院演出。另外兩個計畫皆將於2020年進行首演。

此外,FOCA也積極加強國際資源連結,利用參訪不同的國際馬戲節慶與表演藝術平台的機會,包括釜山街頭藝術節、日本瀨戶內創意馬戲節、首爾街頭藝術節、澳洲表演藝術市集、首爾表演藝術市集等,不僅打開新的網絡,也成功開拓在東亞地區的潛在市場,主動參與國際平台「亞洲馬戲網絡」(CAN)的建構,為馬戲區域生態發展盡一份心力。

蒂摩爾古薪舞集

臺灣蒂摩爾古薪舞集排灣族當代肢體 - 國際作品經營計畫

2018年舞團成功透過作品《Varhung-心事誰人知》開拓演出機會與國際網絡,2019年至2020年獲邀至加拿大、英國、智利、印度、比利時、義大利、美國、法國等多個藝術節或劇院演出。透過本專案的挹注,舞團積極規劃參與國際平台交流及國際演出活動,同時爭取後續邀演機會,精進國際事務營運能力,有效拓展國際市場。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神怪之必要性」台灣無獨有偶x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場共創計畫

這項合製計畫將由兩團藝術總監共同導演,企圖以東西方文化共通的神怪議題,展現偶戲所擅於表現的隱喻詩學。本計畫以3年時間發展製作,並於第3年台德兩地演出,希冀醞釀出成熟的作品,設定無語言的表現方式,消弭語言的隔閡,有利於國際觀眾的開發與國際市場的推動。

興傳奇青年劇場

興星計劃:《多少八仙》   興傳奇 x 新加坡九年劇場 -三年國際創作交流暨演出計劃

當代傳奇劇場於2016年創立興傳奇青年劇場,提供青年演員培訓及演出平台,此次藉由與新加坡九年劇場共同合創之機會,增加年輕團員國際歷練之經驗。作品獲新加坡文化理事會及濱海藝術中心之華藝節支援,預計2021於新加坡首演,而後返回台灣巡演。目前也與澳門藝術節接洽中,期能透過亞洲巡演,開啟國際能見度與邀演合作機會。

捌號會所

航道計畫-音樂家國際發展策略平台

「航道計畫」是一個整合性的計畫,以提供多位青年音樂家之藝術陪伴及孕育作品作為根基,進行策略研擬與專業發展網絡的建立,在落實各項子計畫的同時,培育國內音樂製作人才、累積國際共製經驗,為傑出音樂家開闢與建立專屬航線,希望帶動整體環境對於音樂類製作在國際推廣機制中的重視,以及創建新的操作模式。本計畫以One More Festival作為國際連結介面,將與維也納、柏林、首爾、香港藝文組織合作,推動台灣作曲家與音樂家,並逐年開拓合作對象。而與韓國音樂家籌組亞洲當代傳統樂團,則為提供亞洲各國優秀音樂家實質的文化交流演練,未來亦將規劃各國巡演。

財團法人拉縴人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歐俄三地國際音樂節網絡連結暨國際共製計畫

歐洲青年歌唱節:德國、加泰羅尼亞(西班牙)、克羅埃西亞、波蘭、義大利、匈牙利、波斯尼亞、比利時、愛沙尼亞、法國、台灣、日本等10多國夥伴成員。

俄羅斯彼得羅扎沃茨克合唱藝術節:由俄羅斯全國合唱大賽冠軍彼得羅札沃茨克合唱團舉辦,該團成立56年,是俄羅斯相當重要的合唱節之一。

本計畫將連結上述兩個音樂節的國際網絡,串接歐洲、俄羅斯、日本及台灣合作共製以「Ora Pro Pace」為和平祈福為題,選自5篇知名詩篇經文,融合歐洲、俄羅斯及亞洲各國音樂元素,於台灣、德國、俄羅斯3國巡迴演出8場,最後並將進行樂譜出版。

狠劇場

狠劇場 三檔數位表演製作之國際續航計畫

狠劇場2018年完成大型跨國製作《光年紀事》,隨即與荷蘭及澳洲分別展開國際共製合作,將於2020年發表。本計劃以3個跨國共製劇場作品:丹麥《光年紀事》、荷蘭《城市之臉》、澳洲《虛擬親密》為樞紐,從作品整備、品牌推廣、網絡經營、國際製作人才培育等策略方向,推廣狠劇場作品至國際藝壇,從中尋求國際合作機會,並拓建出一個多面向、適合狠劇場創作型態的國際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