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海浪一樣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能量
撞擊、交融和匯聚
共同創造出美麗的當代藝術風景
在日惹古城與台灣當代藝術相會:台灣藝術家前進東南亞重要雙年展
By ARTWAVE
2019/10/20
By ARTWAVE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與日惹雙年展基金會總監阿莉亞.斯瓦斯帝嘉Alia Swastika於今年5月簽署合作備忘錄。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為持續拓展國際連結,以「廣設台灣館」策略,期與國際雙年展合作,帶動台灣藝術家參與重要國際展會,相關規劃將藉由今年所策劃的第15屆日惹雙年展台灣國家館(Bilik Nasional Taiwan,以下簡稱台灣館)首度展開。以「The Library of Possible Encounters」為題,日惹雙年展台灣館希望透過台灣藝術家與印尼之間的文化交匯及實驗,進一步討論認同、移民、多元文化主義及仕紳化等議題。預計展出的藝術家林羿綺透過自身家族的移民史,追尋分隔台印兩地的家人並透過私人經驗探討國族界線的生成。陳思含則是透過裝置及素描,直接描寫當代國際政治中對於邊界的冷酷劃分。藝術家李勇志將於日惹駐村期間延續其「工業盜版」計畫,嘗試拓印日惹當地的工廠標誌。擅長討論性別及身體議題的表演藝術家Betty Apple則計畫透過和當地藝術家的合作,於展覽期間發表新創作的表演作品。日惹雙年展亦同時獨立邀請藝術家蔡佳葳展出關懷在台印尼漁工的錄像作品。

本屆日惹雙年展以「我們活在同一座遊樂場嗎?」(Do we live in the same PLAYGROUND?)為題,企圖重新挑戰東南亞的內涵及定義。因此策展單位特於主展場之外,首次增設「台灣館」、「香港館」及「東帝汶館」等三座獨立展廳。策展團隊認為這些地域雖於政治上並未被劃分為東協的一份子,但實際上其各自的歷史、文化及地理位置卻和東南亞有著不可分割的複雜關係。基於此策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此次特與日惹雙年展基金會(Yayasan Biennale Yogyakarta)共同合作「台灣國家館」的策劃。此次「台灣館」委由日惹雙年展基金會總監,亦是印尼知名策展人阿莉亞.斯瓦斯帝嘉(Alia Swastika)擔任策展人,阿莉亞.斯瓦斯帝嘉在國藝會的協助之下,於今年(2019)初展覽籌備期抵台進行密集的研究及工作室參訪,進而挑選出本次參展的藝術家。

日惹雙年展(Biennale Jogja)自1988年起,每兩年於印尼爪哇島日惹市(Yogyakarta)舉辦。自從2011年轉型為國際雙年展並推動「赤道計畫」(Equator Project)後,便逐步和雅加達雙年展(Jakarta Biennale)並列印尼兩大雙年展之一,且受到亞太地區當代藝術專業工作者的高度矚目。日惹雙年展的「赤道計畫」延續了現代印尼「南南合作」的政治傳統,一方面希望擺脫僅和歐美國家合作的國際觀,另一方面則是透過一次僅與一個國家或地區合作,來確保國際交流的深化。自第一屆「赤道計畫」起,日惹雙年展沿著赤道依序與印度、中東、奈及利亞及巴西合作。本屆第15屆日惹雙年展亦是第五屆「赤道計畫」,在環球一周後回歸至東南亞地域,重新探討東南亞的定義及其可能性。

國藝會與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在媒體宣傳上通力合作,透過代表處在地深耕連結,強化宣傳效益,使本展得以於印尼國內媒體獲得廣泛的露出。本屆日惹雙年展台灣館「The Library of Possible Encounters」預計將於10月20日開幕,展期至11月30日。展場地點位於雙年展主展場日惹國立博物館園區(Jogja National Museum Complex)內之當代藝術空間「Artspace@Helutrans」,相關詳細資訊請洽日惹雙年展。

本次印尼國內媒體報導之相關連結:
https://jateng.sindonews.com/read/10111/3/seniman-taiwan-berpartisipasi-dalam-biennale-jogja-xv-2019-1571407858
https://nusantara.rmol.id/read/2019/10/18/406988/spesial-biennale-jogja-xv-2019-akan-suguhkan-karya-seniman-taiwan
https://mediaindonesia.com/read/detail/266295-seniman-taiwan-berpartisipasi-dalam-biennale-jogja-xv-2019

台灣藝術家鄭宜蘋Betty Apple(右) 於獨立社群 SARENGAN HUB 訪談日惹女性音樂人 Erlina rakhmawati(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