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九天的2021年「TPAM 表演藝術會in橫濱」(以下簡稱TPAM)在上週日大年初三順利劃下句點。因應新冠疫情,今年是TPAM首次將部分演出與交流節目同時於會場與線上舉辦,雖然親臨現場的國際人士大幅減少,但仍吸引世界各地超過九百名專業人士登錄參與盛會。由於2021年同時也是「TPAM」轉型為「YPAM」,將代表東京(Tokyo)的「T」改為橫濱(Yokohama)的「Y」前的最後一屆,除了代表結束在日本國際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支持下的「亞洲主題」階段任務,正式將名稱上改為橫濱,也象徵著在場地、資源與經費上更強化與地方政府的在地合作。因此除了主會期外,也特別於1月20日即開始相關周邊活動(Pre-Event),例如英國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ringe)策展團隊與橫濱在地營運團隊進行閉門論壇與討論、邀請美國西南偏南多媒體藝術節(SXSW Conference & Festivals)日本辦公室分享策展與執行方向等,期待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更能深化與在地橫濱社群的連結。
而作為主要交流項目Exchange的第一個官方活動,TPAM將以往最受歡迎的深夜聚會場所「亞馬遜俱樂部」(Amazon Club)搬至線上,邀請歷年擔任TPAM演出節目的策展人擔任嘉賓,每晚進行不同主題的分享與對話。首晚,在TPAM總監丸岡廣美與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的談話中開啟了序幕,更吸引了將近八十人的熱情參與與回應。而後,連續三天不間斷的「開放論壇」(Group Meeting),從以身心障礙者為主的新馬戲計畫,到疫情期間亞洲與澳洲的藝術發展,甚至是跨語言、跨文化的線上表演藝術平台等,在三天內密集推出18個風格迥異的主題,而其中一場由兩位日本藝術家分享與台灣跨國共製經驗的討論,更是受到日本專業人士的注目。
以日本中部三重縣為活動據點的導演鳴海康平,與近年活躍於世界舞台的編舞家梅田宏明,這兩位從未碰過面的藝術家,因為過往曾經與台灣合作的經驗而開啟了首次對話。鳴海康平說,台灣的演員在表演上都具有一定水準以上的技巧,這也反映出了台灣在藝術教育系統上的完整性。梅田宏明也認同地表示,在為準備2020國藝會ARTWAVE參與TPAM的計畫進行徵選的時候,台灣舞者們的身體表現能力也讓他印象深刻。但提到台灣與日本最不同的地方時,梅田宏明認為,在台灣編舞家的社會地位與受到的尊重遠高於日本,讓他非常羨慕。而鳴海康平也提出,過去幾年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的共同合作,除了體會在創作上的高水準外,也讓他強烈感受到台灣政府對於藝術家們進行國際合作的大力支持,這同時也是讓這兩位創作者日後想要持續與台灣合作的重要原因。會後,更吸引包含東京世田谷劇場、藝術節工作人員留下來詢問如何在日本行銷台灣的表演藝術作品,或是尋求台灣藝術家展開合作計畫的契機。
作為亞洲最大的表演藝術年會,TPAM自然少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組織與基金會積極推薦各國的藝術家與作品。而本年度由於疫情關係,原本最容易聚集人潮的茶會與餐敘活動皆無法舉行,因此TPAM首次與台灣國藝會ARTWAVE、挪威及芬蘭、加拿大魁北克CINARS等單位合作,將原本的聚會轉為線上的國際連結單元(International Connection),透過影片與視訊交流的方式,讓國際藝術資訊可以突破地理與時差的限制延續交流的可能。其中ARTWAVE以台灣頻道(ARTWAVE: Taiwan Channel)為主題,由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率先在影片中分享台灣的近況,也表達長期對TPAM的支持,並介紹包含壞鞋子舞蹈劇場的《吃土》、布拉瑞揚舞團的《路吶》、闖劇場的《老人流》、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的《消逝之島》、王世偉的《群眾》和王宇光的《捺撇》等六組藝術家及其創作。ARTWAVE所推出的台灣頻道單元不只做足準備,同步呈現出日文、英文字幕,讓觀賞者能夠完全接收作品資訊外,更呈現台灣在疫情期間仍不間斷的強烈創作力,讓參與專業人士驚訝於台灣在疫情控制上的成功,也表示這是藝術家得以持續創作最好的助力。王宇光的作品在當場成功吸引歐陸藝術節的注意,並展開與團隊接洽日後實際邀約的可能。
除了官方活動外,ARTWAVE也積極接洽其他拓展國際網絡的機會,於本次會期中,邀請日本Saison基金會(Saison Foundation)、挪威表演藝術中心(Performing Arts Hub Norway)、芬蘭舞蹈平台(DanceInfo Finland)、芬蘭馬戲平台(CircusInfo Finland)等機構成員,與台灣及北歐的藝術家們共同進行一場閉門討論,透過將近90分鐘的相互提問,除分享各國藝術駐村、藝文補助、疫情影響等現況外,布拉瑞揚舞團執行長廖詠葳提出疫情下作品延後所造成藝術家對於創作過程的重新思考,芬蘭編舞家也分享目前因只允許十人以下的室內活動而需改變創作邏輯等議題,皆讓與會成員透過視訊更加認識彼此,也期盼著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有實際合作的火花產生。
作為TPAM首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線上交流,在活動的規劃與執行上的確面臨許多困難,例如配合日本政府逐日更動的防疫政策、售票演出節目的行銷難題、專業人士間實體對話的缺乏、線上活動的轉播技術問題等,都顯現出TPAM這個已具相當規模的展演平台,即使早已預備提供網路參與的項目,卻仍然受到相當程度的產業與環境衝擊。然而,今年在整體登錄名單中,卻比往年有更多來自日本當地的專業人士支持,在國外參與者中也出現了許多新面孔。來自挪威表演藝術中心的Geir Lindahl表示,或許是因為無法實際訪日的關係,反而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對話與想像,讓原本過往從未報名國際交流活動的藝術家突然活躍了起來,這也是始料未及的。而在會期過後,也比往常出現更多信件詢問關於作品與會議的影像紀錄,以及線上與會者的名單與聯絡資訊,除了希望能夠再次觀賞與保存外,也有更多與會人士積極地想讓在TPAM所創造的對話得以持續下去。
不同於往年各國專業人士帶來各自別具特色紀念品的百花齊放,今年在TPAM官方提袋外,唯一可見的就是由ARTWAVE所提供的黃色帆布袋,不但成為至會場參與實體活動的觀眾熱烈討論的話題,也成為TPAM期間另外一個奇特的風景。包含城崎藝術中心、豐岡藝術節等單位皆認為,在這樣的非常時期能夠收到來自台灣的禮物真的非常驚喜,而TPAM總監丸岡也在收到的當下表示,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台灣朋友無法親自參與今年的TPAM,但來自台灣的這份溫暖卻總不曾缺席。透過這九天的活動,除了參與者收穫不少最新資訊外,作為協助藝術家展開國際活動的ARTWAVE,也在相關過程中,獲得一次線上參與國際活動的經驗,也期待能藉此累積在後疫情時代中,持續與國際交流的知識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