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海浪一樣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能量
撞擊、交融和匯聚
共同創造出美麗的當代藝術風景
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開幕,試圖創造一個100天後仍永續經營的藝術生態系統
By 林于嫣/圖、文
2022/06/17
By 林于嫣/圖、文
卡塞爾文件展

今年夏天,萬眾矚目的卡塞爾文件展迎來第15次的盛大開幕,比起一年多前疫情之下的展覽籌備期,現在的卡塞爾正張開著雙臂,迎接即將到來的全球藝術愛好者與專業藝術工作者們。隨著德國日漸升高的氣溫,城市的氣氛也跟著熱絡了起來。 
 

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媒體記者會現場。
弗利德利希安農博物館(Fridericianum)外的小帳篷展場,展出藝術家理查.貝爾(Ricard Bell)的《原住民大使館》(Aboriginal Embassy)。

卡塞爾文件展自1955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已邁入第15屆。從原本每四年一次,自1972年改為每五年一次並調整策展方向後,文件展便逐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展覽之一。文件展的起源與政治頗有淵源,創辦者阿諾德.波德(Arnold Bode)為在冷戰時期展現出不同於東德的觀點,以及嘗試抹除西德納粹的影子,決定舉辦一場前所未有的「國際型」展覽。第1屆的文件展,除了展覽之外,最重要的是花卉博覽會,波德將兩項「美」的事物結合在一起,試圖展現「自由西方」的美感與物質上的富足。雖然文件展一開始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美好的西德形象,但自1972年第5屆起,策展的方向與主題開始擴大,在東西德統一之後,文件展更是正式成為了德國標榜藝術自由與政治開放的最大展覽。 

80年代以降,文件展的議題更趨於國際化以及反映各國的政治拉扯、社會運動、性別權力以及去中心化的策展方向。從上一屆的「向雅典學習」以來,文件展的主題位置,漸漸開始向全球南方發展,關心離歐洲中心更遠的地區,進而邀請來自印尼雅加達的「ruangrupa」擔任第15屆的策展團隊。ruangrupa自2000年發跡,藉由各種可能的媒介支持各類藝術團隊,為印尼的當代藝術、社會與都市議題提供了嶄新的觀點。近年來ruangrupa更在雅加達建立起一個文化平台,提供創意人才與社區機構一個跨領域的合作空間,透過展覽、藝術節、論壇、電影放映會、平面或電子刊物等,連結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與團隊。ruangrupa的宗旨不僅在提供藝術團隊實體與虛擬的交流空間,同時也累積這些藝術工作者的知識和經驗,就像他們常說的:「在創作藝術之前先交朋友」,對他們來說,雖然藝術作品本身極具藝術家的精神,但不同社群之間的連結更是他們所看重的。 

今年夏天在卡塞爾,ruangrupa為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帶來的策展計畫,便是承接他們長期以來在雅加達的經驗與脈絡下所發展出的「lumbung」概念與精神。印尼語的「lumbung」意指「穀倉」,在本次卡塞爾文件展中,ruangrupa團隊以「穀倉是累積糧食與作物的地方」作為主要意象,穀倉不僅僅是儲存作物的地方,同時也呈現了社會中集體資源共享、互相合作的精神。
 

文件展廳(documenta Halle)展場中,設置一處歡迎藝術家們共同運用、發展出版計畫的穀倉出版社(lumbung of publishers)。
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路標,使用可再度利用的汲水罐作為材料。

策展團隊從2021年4月即開始舉辦一系列稱為「穀倉召請」(lumbung calling)的對談活動,針對七項主題,分別為:當地定錨點(Local Anchor)、幽默(Humor)、慷慨(Generosity)、獨立(Independence)、透明性(Transparency)、富足(Sufficiency)與再生(Regeneration)。團隊邀請了業界擁有豐富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士來分享他們的過往經歷,其中不乏有文化活動家、獨立研究學者、有機小農、漁師以及活動策劃人員等。希望藉由這七個主題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照亮第15屆文件展的「穀倉」概念。

而接續這個穀倉召請活動後,緊接著的是「穀倉語境」(lumbung konteks),在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日,邀請兩組「穀倉成員」(lumbung members)一同探討兩個不同團隊他們自身的共享生態系統,以及討論不同團隊相近的工作脈絡,以整理出一套粗略的工作系統。策展團隊便使用這套系統概念延伸至2021年夏天正式啟動的展覽計畫執行,邀請「穀倉藝術家」(lumbung artists)與「穀倉成員」們自2021年9月起進行每週一到兩次的小組討論(mini majelis),同時不定期舉辦大型的討論會(majelis akbar),集結所有的藝術家與藝術團隊一起討論。所有的團隊,無論是大團隊還是小團隊,必須就他們合作的項目,共同討論以及分享資源,而這些資源包含了知識、精神、時間、金錢等。雖然還沒到官方展期,但當藝術家與藝術團隊們陸續抵達卡塞爾,開始一同工作、認識彼此、一起煮飯、吃飯、聊天、籌備與執行的過程中,ruangrupa團隊所意指的「展覽」早已悄然展開。

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展期為2022年6月18日至9月25日,在這100天的時間當中,除了展覽本身,策展團隊與藝術團體們更規劃了大量的活動、工作坊、以及平行展覽,試圖創造在這100天展覽之後還能永續經營的一個藝術生態系統,召集了各種人力物力、思想及文本的創造。同時在開幕記者會上,ruangrupa也再次強調他們所期許的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是一個能夠在展覽100天之後仍然有效,且面向全球、合作式、跨學科的藝術和文化平台;力求實現一種資源利用合作模式,主要推廣經濟資源的交換,但也不乏在思想、知識、項目和創新方面有所進步。 
 

臺灣藝術家羅仕東、許家維與泰國藝術家共組的團隊Baan Noorg Collaborative Arts and Culture 的作品《翻攪乳海:事物與儀式》(Churning Milk: the Rituals of Things)」,與當地滑板團體「威爾森先生滑板公園」(Mr Wilson Skatehalle)合作於文件展廳打造一座滑板場舞台。
臺灣藝術家張恩滿的作品《蝸牛的漂浮系統》(Floating system for Snails),打造一艘於卡塞爾富爾達河(Fulda)上緩緩行駛、外型似蝸牛螺層殼體的船屋,相關計畫說明、研究文獻與錄像、刺繡等作品則展示於Bootsverleih Ahoi碼頭畔的候船室。

本次卡塞爾文件展邀請的藝術家與藝術團隊總數超過70組,大多提供不只一件、甚至高達五件以上的作品,其中共有23位臺灣藝術家以「穀倉藝術家」與「穀倉成員」的身分受邀參展,同時也會在展期間提供快閃活動、工作坊、座談會等。所有藝術家的作品與活動分散在32個場域之中,這些場地散落在卡塞爾城市的各處,讓參觀者們在觀看藝術的同時也能夠走訪卡塞爾的不同區域,體會城市的風情。

從預展期間的活動,也能看出這次文件展穀倉活動團隊(lumbung program)的野心以及藝術家與團隊熱情參與的程度。預展期間(6月15至17日),總共有33場不同的活動,從早上十點到半夜兩點馬不停蹄,例如早上有藝術家汗賈・亞桑(Hamja Ahsan)與謝赫馬蘇爾及伊斯瑪爾兄弟(Shaykh al Masum and Brother Ismail)的電影導覽,下午有布里托藝術信託(Britto Art Trust)的帕戈爾社會廚房(PAKGHOR- the social kitchen)所提供的美食與座談會,晚上除了電音派對以外還有派對辦公室(Party Office)所舉辦的「下班後」(After Hour)綑綁與調教術(BDSM)的重口味演出,滿足不同觀眾的觀覽興趣。 
 

主展場弗利德利希安農博物館(Fridericianum)後面的廚房場地,每天晚上都有不同的藝術家團隊負責煮飯分享給大家。

-----

*封面圖說:預展媒體記者會入口,人群魚貫而入。